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试论中等职校的课程设置问题

试论中等职校的课程设置问题

2010年03月19日 10:57:53 来源:赣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访问量:1501

试论中等职校的课程设置问题

赣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肖祥瑞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个《决定》犹如一声春雷响彻了职教界,也振奋了职教界,特别是为近些年来困惑不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围绕如何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讨论,中职学校首先面临并急待解决的课题就是教学课程的设置,即文化课与专业课如何配置。不少人指出,我们办的既然是职业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保证学生就业,只要让他们学好专业课,熟练专业技能操作就够了,至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学不学或学得好不好都影响不大。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误解。

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课程体系中,一般包括文化课、专业课与技能课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分别占一定的比例.比较常见的是课时计划中的三、一、四。从理论上说,文化课、专业课与技能课都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它们是一个内在的统一体。但是具体到学校层面的教学组织,又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重、有所轻,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

             一、职校课程设置的几种情况及利弊分析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文化课、专业课与技能课之问的关系,有过三种比较典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强调文化课与专业课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文化课教学的重要性,表现出“重文化、轻技能”的倾向,这种观点指导下的教学实施往往导致职业学校办学的“普高化”。第二种观点强调职业学校要办出特色.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应学习技能.拥有一技之长.而忽视文化课教学的重要性。第三种观点强调职业学校的三类课程必不可少.在对其相瓦关系的认识上,则认为文化课应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课教学服务。较之于前两种观点,第三种观点有其先进、合理的一面,但是这种观点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同样面临很多的问题:

     1.忽视了课程的相对独立性。每门课程都有其相对独立的体系.离开了这个体系。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服务论的观点出发,会发现三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例如酒店管理与旅游专业。它的专业课中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可能什么都不需要.同样.钳工课的教学中几乎用不到一点英语。因此,服务论观点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必然导致课程知识的破碎,教师取舍教材的结果是不断删除教学内容,最后完全忽视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性。

     2.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服务论的本质是强调技能的重要性,它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我们认为,学生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就业,技能是学生的立身之本。这种假设本身是有问题的,当前.职校的就业率不低,但对口就业率不高,这就意味着对很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职校学会的技能根本用不上.工作中他们需要掌握一些新的技能.这些技能需要文化知识与相应的专业知识支撑,可是他们没有学过。因此,无论从服务论忽视文化课教学重要性的本质还是强调技能课教学的初衷出发,都不利于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学习与发展。

     3.没有真正体现职业的培养目标。服务论最根本的局限性在于,其强调的技能培养不是职业教育的真正培养目标。我们所强调的技能只是学生掌握的一技之长,还不是综合职业能力,这种浅层的目标离我们真正追求的职业力还有一个层次上的差别。强调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有助于突出职业学校的特色.但是停留于技能培养的浅层目标.职业教育无法有效接轨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无法体现持久的生命力。

                   二、 职校课程设置的一些原则

     因此,应该重新认识文化课、专业课与技能课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这种认识应该建立在以下几个原则之上: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文化课教学必不可少。第二,课程有其相对完整的体系,各类课程之间既不是层次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服务关系。第三。对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发展的方向不同,三类课程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课程效益的整体最优化。第四,课程的作用最终要体现在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升服务上。因此可以说它们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职业学校的课程实施更应采用一些新的策略。

     1.降低难度:考虑到目前职业学校生源的基础,以及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旧、多、繁、难”等问题,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难度应全面降低,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减少教学内容.特别是不适应当今科技发展与行业实践的内容:二是降低教学梯度与难度。这两种做法都是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解决学生可学、愿学、学以致用的问题,课程教学中全面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分层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变“避短教育”为“扬长教育”,因此,根据学生个性特长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分层发展是正确的策略。试行学分制是学生分层发展的制度保证.开展实质性的分层教学是学生分层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文化课.对不同发展趋向的学生,在内容与要求上要加以区别。目的是让学生把精力投人到最有效的学习中去.取得最大的边际效用,实现最佳的发展。

     3.综合提高:目前,国家课程体系中的文化课、专业课与技能课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它们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职业学校必须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当前最需要开发的是综合性课程。把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有机地整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将来的职业生涯。

     总之,认识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之间的关系不能局限于课程本身,应该有一个更新的视角。更宽的视野。无论是文化课、专业课还是技能课。它们最终都应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应对三类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综合实践环节等加以进一步的提升;课程的实施是关键,应采用正确的课程实施策略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

三、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相互关系

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有机的结合,我们要正确认识它们的联系。

1、文化课教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底蕴,一种氛围,它影响着人的思想,处于不同的文化氛围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倘若离开了文化课,专业课程的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有人这样形容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学习就像建造一栋楼房。对于学生来说,有用的是楼房里面的房子(专业课),而地基(基础课)是没有实际用处的。但我们能够因此不要地基了吗?”。相对专业课而言,文化课的实用性不明显,但对于各个领域,相关知识懂得越多,越善于融会贯通,使得很多单一知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换言之,文化课的知识提高了个人的素质,文化课的学习充实了个人的思想,一个人的素质提高了,思想进步了,有利于学习其他知识,包括专业课。因此说,将文化课学好,增加了知识,提高了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文化课教学为学生就业服务

首先,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中国职业教育创始人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可见,“有业”、“乐业”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教育部部长周济的归纳更直接:“职业教育是提供就业服务的教育”。因此,不管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都应该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其次,要确定中职文化课的地位,就要清楚中职学生的水平。由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的生源很不理想,现在全国各地的中职校招生都处在饥饿状态,大都没有以成绩为门槛。学生也是因为文化课不过关,考不上高中才读中职学校。由此看来,职业学校如果还用普高的要求检测文化课,势必导致学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职业学校教师要明确,文化课的教学决不能游离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和兴趣爱好之外。

国家中职课程计划中规定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为4:6,明确指明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课时安排。但有的职业学校认为文化知识“必需、够用”就行,教学上要大量删减文化课的课时,从而导致一些文化课要么不开,要么开一两节,形同虚设。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知识“必需、够用”的问题呢?我想,“必需”应理解为学生就业发展时必不可少的;“够用”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就业”、“成才”时所足够的。那么,哪些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足够”的呢?无论如何,总不应该排除基本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常用的数学运算方法,一般的洞察力、理解力和自学能力吧?事实证明,中职招进来的学生又大多不具备这些“必需”的、“足够”的文化知识,因此,只有通过各科文化课补充这些必需的“营养”。

总之,过份强调文化课,易导致职业教育走普高之“应试教育”的路子,学生将招不进,教不了,送不出。只重视专业课,会导致“职业教育”变成“职业训练”。杜威把这种教育称为“学徒制度”,称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将不具有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科学意识和社会意识,没有开阔的头脑,与教育民主思想相触。这种教育是对学生就业前途的戕害,学生一毕业,就跟不上社会形势,职业转换能力也大受影响。

3、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关系。

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有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应该说文化课是服务于专业基础课的,专业基础课是服务于技能课的,相互间的课程必须衔接好,这是多年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因为文化课与专业课脱节,有许多同学引起厌学情节,尤其是讨厌文化课,因此必须重点加以解决。职校应设立专业学科组,把文化课教师包含在内,专业课必须对文化课提出要求,删繁就简,贯彻“文化课够用”原则,彻底抛弃普教模式。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德国的机械类教材,把数学、物理、化学等内容包含在内,缺什么学什么,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就是一典型例证。

4、确立实践性教学为“中心课堂”

职校办学特色应是不再按学历教育的模式组织专业教学,而是按职业资格教育目标组织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依据。因此教学中应以生产实习教学课堂作为中心课堂,即第一课堂,而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是围绕第一课堂展开的,属第二课堂,紧紧围绕实践环节开展教学。这对实验设备,实习车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所必须做到的。因此必须紧密依靠各大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确保专业教学中的工艺实习真刀真枪地运作,对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补充作用。同时一些企业设备闲置,学校可以采用租贷形式,阶段性使用,使其成为学生车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产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能锻炼动手能力。事实证明,不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必然是死路一条。

5、大量采用多媒体技术。

采用多媒体技术对职业教育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许多采用实物进行讲解面最终解释不清的问题,可能通过多媒体技术达到最佳效果。其主要特点是:重点突出、生动形象。运用动画示意图,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过去为现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印象深刻,这对机械制图、工艺美术等课尤为重要。难点突破、通俗易懂。特别对抽象的概念和结构体系性的知识,可以运用电脑课件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如,汽车结构和家电维修等软件,可能使学生迅速明了原理和结构。

四、关于职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由于中职校的特殊地位和现状,中职校面对的是既有升学要求又有需要直接就业的两类教育对象,由此决定了中职校在实施就业教育过程中必定要受到诸多制约因素。很显然,中职生就业率虽然比较高,但待遇低且工作不稳定的现状,决定了在社会上能够安心于职校读书并直接就业的学生只是一部分对升学无望或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多数学生都希望读高中上大学,即便是无奈上了职校,很多学生也是希望通过中职升高职,等有了高职文凭以后再就业。在此情况下,若中职校实施就业教育就与多数学生愿意继续升学的要求产生了矛盾。不仅如此,由于现在高职招生的考试科目是以文化课为主的,技能考试要求不高(高中生考报高职,技能考试都是速成培训就能过关的),导致了准备报考高职的中职生在校期间重文化课学习轻技能课的现象,这就与中职校实施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就业教育产生了冲突。

以上种种因素表明,中职校要真正实施就业教育,就必须要处理好部分中职生的升学要求与就业教育的关系问题,解决因主观认识偏差和客观条件制约而不能对需要就业的中职生有效实施就业教育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中职校要在观念上解放思想,深化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中职与高职的关系问题,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积极创造有助于实施就业教育的各项有利条件。具体来说,中职校要从中高职共同实施就业教育和改革自身教育教学方式的两个层面上去有效实施就业教育,要建立起与就业教育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方法

1、要在加大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的力度上下功夫

   实施就业教育的关键就是要为中职生的就业出路打下过硬的技术本领,使中职生有一技之长。而现在许多中职校中职生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时间太少,空间太小。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时间绝大部分被限制在了教室里,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再不灵活一点,教学难度再不降低一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大大压制住了。改变这种现象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打破教师在教室里“坐而论道”的教学格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对此,采取的措施一是要把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教学。学校要在教学场地的设置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使理论课室与技能实习课室变为一体,一个课室既是理论的教学课室,也是实习技能操作的场地,教师讲完一个专题理论,便可进行相应的技能实习,这就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课任教师必须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成为双师型教师。

还是要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更多时间到企业去实习,到社会大课堂去实践锻炼。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之路,是中职校实施就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我们应看到,许多企业都在寻找合适的职校联姻,根据企业需求设置培训课程、量身定制。我们要主动找上门去与企业合作办学。要不断解放思想,明确职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企业培训优秀的技术工人,使受训者在企业里得到立足与发展。我们要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标准来确定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句化应成为我们的办学口号,并通过宣传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给学生学习产生以一种巨大的导向作用。据有关调研证明,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具备做人的基本素养、能够与人相处的人;有一定的职业精神、对工作敬业和执着的人;动手能力强、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我们的学生只有多到企业去实习,才能亲身感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所以实行校企合作,也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只要职校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才能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才能增强职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守纪观念,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等不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大大得到改变。

2、要在构建适合就业教育需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中职校教学内容要根据企业、行业的岗位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认真选择。要合理确定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总体上要降低文化课的难度,要以中职生的学习水平相衔接。文化课教学应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为专业教学服务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作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去确定,注重讲授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知识。要根据就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编写体现“浅”、“新”、“活”的职业教育教材。要在采取适合中职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是对过程性知识(实践)比较适应,而不太适应陈述性知识(理论)学习。与此认知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获取知识。  

3、要下决心通过学分制改变不适合不同层次中职生学习要求的教学管理模式

  面对中职生既有升学要求又有就业需求的现状,如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管理模式让不同层次和要求的中职生学有所长,各去所需,这是实施就业教育的客观要求。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制,大力提倡“工学结会”、“半工半读”。教育部已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便于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学分制,就可以从根本上打破不同能力和要求的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局面,就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就可以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五、思考和建议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5年度职成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能够帮助学生就业,获得技能,这就是最重要的质量。数理化、外语等文化课需要学,但要把握度。” 我们认为,我们培养的是技术工人,而不是民工。抓专业建设,主要是抓专业设置,抓专业教师,抓专业教学,抓专业质量。

(一)几点思考

1、处理好专业课、文化课的关系。一般要求职业高中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开出比例,第一学年1:1,第二学年3:2,第三学年去企业学习。文化课要适度,要开齐、开足专业课程,要特别重视专业操作课开出率和教学质量,职业学校学生求学目的排在第一位就是为了能够就业。

    2、必须十分重视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质量。这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内涵的所在,一是教学理念必须更新,树立职业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意识。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的开发,实践专业操作课的“项目”教学法,让全部实训室的“岗(工)位”,在满负荷运行的状态下,进行专业操作教学,让学生实践多操作,在实践中学地,在操作中弄通,教学过程中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少讲“是什么,为什么”,多讲“怎么做,怎么做更好”。三是评价方法必须科学,进一步研究和实践职教中心提出的“专业技能水平分阶段达标考核”的评价体系,逐步做到“考教分离”,严格考试制度,“以考促练”、“以赛促练”,对学一的技能水平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让学生有一技一长,学到真正的专业本领。

    3、处理好技能教学和技能竞赛的关系。现在县、市每年都举办一次技能进行技能竞赛,对技能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为赛而赛”的现象,技能训练的参与面不广,只有少数学生在参与,没有真正起到“以赛促练”的目的。建议在大面积参与的基础上选拔选手,让竞赛真正成为促进技能的一种手段。

   (二)几点建议

    1、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

    职业学校虽然没有普通中小学那样有新课程改革,但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任务更繁重。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新的教育观念的学习和转变,相对滞后于普教,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于我们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的思想,而这一切,都必须靠我们自己,通过校本培训、专家讲座、教研活动,课堂实践等形式,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2、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未来,是“质量立校”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的培养,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是师风师德教育,对工作要敬业,对学生要爱护,对业务要钻研;二是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学习;三是课堂教学的探索,新教师要上岗培训,要师徒结对,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要注重教学常规的学习,对青年教师要有培养目标;四是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反思,从教研态度、教研基础抓起,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

    “职校姓职,重在技能”,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始终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内涵所在。认真处理好专业课、文化课的关系,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探讨评价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重点,实践专业操作课“项目”教学法,让全部实训“岗(工)位”,在满负荷运行的状态下,进行专业操作教学,让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开展各专业层面的操作训练和技能竞赛活动,树立“以赛促学”的思想,扎扎实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4、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

教科研工作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要树立学校即为“教研中心”,教师即为“教研员”,教室即为“实验室”的教学科学研究思想,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贴近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真正从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和教学领导,骨干的带头作用,适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教学研究。

    总之,今天讲的四个问题,可以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如何规范我们的职业教育,如何提高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信念,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技能教学,真正让学生获得技能,能帮助学生就业,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这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内涵所在,是打造长三角的蓝领基地的保证,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职业教育领导重视,企业关注,家长实惠,学生期盼,任重道远,只有我们共同探索,不懈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职教事业的明天会更加光辉灿烂。

编辑:袁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 | | | | | |书法网校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赣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赞贤路15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